English

成熟缘起

1999-01-1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张玲 我有话说

乔治·艾略特更明显地脱离了闺阁气,可当之无愧地称为“巾帼不让须眉”。

十九世纪是英国小说的辉煌时代,男小说家在叱咤风云之际,一批富有才智的女性也披挂上阵,屡获佳绩。但是这些初试锋芒的巾?英雄,为避习俗对“妇人为文”的偏见,不得不效法女扮男装的花木兰,采用男性笔名发表作品。在乔治·艾略特之前,已有法国的乔治·桑和英国的勃朗特姐妹等为先例。但是勃氏姐妹在取得社会初步认可后,即显露了庐山真面;而玛丽·安·埃文斯女士在1857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作品时用了乔治·艾略特的笔名之后,则一直沿用,成为十九世纪文学中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。

与简·奥斯丁和勃朗特姐妹等大多数女作家相比,乔治·艾略特涉及了远为宽广的社会生活,也具有更恢宏的气势,因此也更明显地脱离了闺阁气,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“巾帼不让须眉”;但与一般男性作家相比,又确实具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、尖锐的洞察力,特别是在心理描写与分析上更见特长,成为英国二十世纪心理分析小说的前导。

乔治·艾略特的处女作题名《牧师生活场景》,是由独立的三个中篇构成的合集,《牧师情史》,直译为《吉尔费尔先生的爱情故事》,就是其中的第二篇;其余两篇为《倒霉的巴顿牧师》和《简民特的悔恨》。

作家处女作的命运,通常有三种情况,一种因尚嫌幼稚或文学价值有欠,出版后反响寂然;一种本身堪称佳作,但遇势利眼的传媒和市场,知音难觅。这两种遭遇随作家文名日上,总可重得饱受青睐,另有一种是一鸣惊人,处女作也是作家的成名作。乔治·艾略特有幸得此机遇,在《牧师生活场景》出版后,立即引起广泛注意。然而这种幸运也并非全凭天赐。作为小说家,乔治·艾略特是大器晚成者,她发表处女作时,已近不惑之年,此前,在英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尚处筚路蓝缕、进退迂回之际,她身为中下层社会一个普通女子,已经为生活和文学事业苦苦奋斗了将近十年。

《牧师情史》是一目了然的爱情故事。这位女小说家通过简单的情节、有限的人物、不多的场景,展现了一幅构图完美的英格兰中部乡间风俗画,着重表现了这一背景前不同阶层男女老少人物对于婚姻恋爱、成家立业、传宗接代的不同观念和心理,其中,乔治·艾略特的艺术特色,都已尽显规模,包括细腻深入的心理分析,浓淡适度的风光描绘以及对生活中的质朴与幽默流畅自如的表达。心理描写和分析,在这部小说中尤显突出,女主人公由爱生妒,由妒转恨以及大惊大悲过后的麻木和心死,吉尔费尔体贴宽厚、执着忘我的爱情所带给他的悲喜与失落,韦布尧自私、虚伪、怯懦的心理和行为,都写得淋漓尽致。对于热情的意大利性格与冷静的英格兰性格的对比和冲突,对于痛苦、疲劳、忌妒对人的生理、心理和行为的影响,也都做了恰如其分的探讨,从而使一部通常认为只是轻松讲故事的中篇,显得深刻而又富有情趣。从中也可以追索到上承狄更斯、下启哈代,以至二十世纪初一些传统写实作家处理心理成分的纹理。

乔治·艾略特并未明确提倡女权,但她与文人圈内的异性朋友或同事,曾有些不合传统习俗的感情纠葛,与乔治·亨利·刘易斯相识后,婚外同居二十余年,曾遭亲友非议、疏离。刘易斯去世后,她与比自己年轻二十余岁的男友结婚,同年(1880年)去世。纵观其感情及性生活经历,可谓开风气之先。但从她的小说,包括《牧师情史》来看,她似是向往忠贞不贰的爱情,憎恨游戏人生的负心汉。她的同情,始终施于两性社会中归根结底还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女性,特别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。而在吉尔费尔身上,则深深寄托着女作家对理想男性的追求。大小说家哈代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之初崭露头角之时,曾有慧眼识出,其牧歌式风俗画情调颇有乔治·艾略特的气息,其实,他的文恩(《还乡》)、欧克(《远离尘嚣》)、文特伯恩(《林居人》)和裘德(《无名的裘德》)等近代痴情男儿,又何尝不都是吉尔费尔先生的子弟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